商标到期:续展与转让,该先办哪一个?
发布时间:2025-07-15 14:12:32
商标作为企业独特性的重要标识,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。随着商标资源的日益紧张,商标转让成为许多企业获取商标权的重要方式。但当商标即将到期时,不少人会陷入困惑:续展和出让,到底该先办理哪一个?这一问题关乎商标权的稳定传递,需要结合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仔细考量。
从法律层面来看,商标转让的前提是商标处于有效状态。根据《商标法》规定,商标有效期为 10 年,期满前 6 个月内可办理续展,期满后还有 6 个月的宽展期。若商标已过宽展期仍未续展,将被商标局注销,此时商标权归于消灭,自然无法进行转让。因此,确保商标在有效期内,是办理转让的基础条件。
若商标处于有效期内但即将到期,此时续展和转让可以同时进行,但需注意时间节点的衔接。商标续展的办理周期通常为 1-2 个月,而转让手续则需要 6 个月左右。如果先办理转让,在转让过程中商标到期,可能会导致转让申请因商标失效而被驳回。因此,更稳妥的做法是,在转让申请提交前完成续展,或在提交转让申请的同时同步提交续展申请。这样既能避免商标因过期而失效,也能保证转让流程的顺利推进。
对于商标出让方而言,若计划在商标到期前完成转让,需提前核查商标的有效期。若剩余有效期不足 1 年,建议优先办理续展。因为续展后的商标有效期可延长 10 年,能提升商标的转让价值,也能让受让方更愿意接受。若未及时续展,商标进入宽展期,虽然仍可办理续展,但此时商标权处于不稳定状态,可能会影响受让方的购买意愿。
从受让方的角度来说,在签订转让合同前,务必核实商标的有效期及续展情况。若发现商标即将到期,应要求出让方先办理续展,或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续展的责任归属及费用承担。若出让方拒绝续展,受让方需谨慎考虑:一旦商标过了宽展期被注销,受让方将面临 “钱货两空” 的风险。即使在宽展期内完成续展,也可能因时间紧张导致转让流程受阻。
在实际操作中,同步办理续展和转让时,需准备完整的材料。续展需提交续展申请书、申请人身份证明、商标注册号等材料;转让则需提交转让申请书、双方身份证明、转让协议等。若委托代理机构办理,还需提供代理委托书。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,直接影响办理效率,因此建议由专业机构协助梳理,避免因材料问题延误时间。
此外,无论先办理哪项手续,都需注意合同条款的明确约定。在转让合同中,应注明商标的有效期、续展情况、权利瑕疵等内容,明确双方在续展办理、费用承担、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责任。例如,若因出让方未及时续展导致商标失效,受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。这样的约定能有效降低后续法律纠纷的可能性。
对于那些因资金问题想通过转让避免续展费用的出让方,更需谨慎权衡。若因未续展导致商标失效,不仅无法完成转让,还会失去多年积累的商标价值。相比之下,续展费用远低于重新注册商标的时间和经济成本,且续展后的商标能保持权利的连续性,更易在转让市场中获得认可。
综上所述,面对即将到期的商标,续展是转让的前提和基础。无论是出让方还是受让方,都应优先确保商标处于有效状态。在实际操作中,可根据商标到期时间的紧迫程度,选择先续展后转让,或续展与转让同步进行,但需做好时间规划和材料准备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障商标权的稳定传递,实现续展与转让的顺利衔接。